封面新闻记者 宋潇
你永远不会知道,前方拥堵的路段,到底会有怎样的“龟速车”在行驶?堵车有多种因素,“龟速车”就是其中很常见的一种。
当前,成都的汽车保有量已达726.6万辆,是全国汽车保有量最多的城市。如何在这样一座超大城市中打通交通堵点、缓解交通拥堵?8月20日,记者跟随“阳光下的守护”采访团在成都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采访发现,在“龟速车”治理层面,成都交警有着一套利用科技➕智慧的治理方案。
成都交警识别“龟速车”
“龟速车”如何治理?
“龟速车”顾名思义,就是在道路上行驶速度明显低于道路限速和道路平均车速,同时在检测区域内多次被正常行驶车辆超越的车辆。
开得慢,是其主要特点,但“龟速车”给交通带来的影响,却不只是“慢”。
近年来,“龟速车”的问题在网络上引起大众注意。为了治理“龟速”驾驶行为,成都交警依托现有的外场感知源设备,将卡口的视频数据和道路交通的交通流量数据进行碰撞分析,结合AI大模型,通过核心算法,将道路上行驶速度明显低于道路限速和道路平均车速,同时在检测区域内多次被正常行驶车辆超越的车辆筛选出来,将其定义为“龟速行驶车辆”。
“道路上行驶的龟速车辆不仅会降低道路的通行能力,同时由于龟速车辆的出现往往伴随着分心驾驶等行为,这种行为不仅会给驾驶人带来与前车追尾的风险,还会对周围正常行驶的车辆造成较大的交通安全隐患。” 成都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科信处保障科科长徐海丰介绍。
智能化交通信号灯 视频识别路口车流情况
三套方案打出组合拳
识别出“龟速车”之后,该如何处理?
记者了解到,成都交警对于治理“龟速车”,采取组合式的手段进行处置:
一是,通过道路前方的LED交通诱导屏实时发布监测信息,及时提醒“龟速车”驾驶人尽快恢复正常车速,消除道路交通安全隐患。
二是进行统计分析,将一周内多次被定义为“龟速车”的机动车进一步定义为“常态龟速车辆”,并向驾驶人发送交通提示短信,提示驾驶人在日常驾驶过程中保持正常车速,切勿分心驾驶。
三是对“常态龟速车辆”进行轨迹分析,结合卡口过车数据进行视频回溯,逐一核实驾驶人在驾驶过程中是否存在分心驾驶行为。如果认定驾驶人分心驾驶行为属实,由属地交警分局依法进行调查处理。
记者了解到,“龟速车”治理系统运行以来,成都交警通过高、快速路的智慧交通LED交通诱导屏精准发布“龟速车”安全提示8000余次,对600余辆“常态龟速车辆”驾驶员推送交通提示短信,发现300余名“龟速车”驾驶员存在开车打电话、玩手机等分心驾驶交通违法行为并推送交警分局查证处罚。未来成都交警还将不断丰富感知手段,扩大检测区域,最终将这套治理系统全面部署应用在成都市各条高、快速路上。
除了“龟速车”
智能交通信号灯也是“黑科技”
除了治理“龟速车”的经验之外,近年来,成都交警依托“成都市道路交通信号控制中心”打造统一信控平台,聚焦路口、干道、医院、学校、商圈、景点、文体场馆等多种应用场景,整合各类平台的交通态势信息,再运用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,精准优化信号配时,以实现路口提效、路段提速、路网提能。
“各类群体有不同的出行规律,比如医院在上午7-8点、10点以及下午1点有就诊高峰,晚上8点有探访高峰;而学校方面,不同的学段上下学高峰也不一样。我们会针对不同需求优化相关点位信号配时方案。”成都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设施管理处民警郑荣江介绍,“不同群体的过街时间也不一样,考虑到幼儿园、小学及医院等地点附近弱势群体的过街速度较慢的现实,我们按照每米1.5秒设置这些区域的过街时间。”
而有些路口的交通流量则无规律,如果也采用固定信号配时方案,可能会加剧拥堵。针对这类堵点,成都交警引入人工智能算法,实时监测交通数据,让信号灯能够“知堵”“治堵”,自动完成信号优化。
以剑南大道盛邦街出入口为例,这一路口是到达成都市高新区核心区域的重要转换点,由主道出辅道和由辅道出城的交通流量都很大,时变性强,信号灯多时段固定配时方案无法很好地匹配流量的动态变化。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实现自适应控制路口信号灯配时后,该路口早高峰拥堵指数平均下降4.23%,小时通行流量增加16%。
永华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